民事审判程序的期限是多少?
民事诉讼活动的审判程序是,开庭之前由合议庭做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宣布庭审纪律,核对当事人的相关身份信息,进入法庭调查阶段,法庭调查结束以后,原告和被告进行法庭辩论,最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宣告判决结果。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 1、
- 2、
民事审判程序是怎样的?
(1)准备开庭:
1、书记员查明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
2、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
3、审判长核对当事人;
4、宣布案由以及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
5、口头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2)法庭调查:
1、当事人可以提出新的证据;可以要求法院重新调查证据、鉴定或勘验,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2、当事人陈述:原告、被告、第三人、诉讼代理人的顺序进行。
3、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归纳本案争议的焦点和法庭调查的重点,并征求当事人的意见。
4、证人出庭作证(证人如果不能出庭,经法庭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语言,由法庭宣读;受诉法院委托外地法院代为询问证人的笔录应当在法庭上宣读)。
5、经审判长许可,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有权向证人发问,证人应当如实作答。
6、当庭出示物证、书证和视听资料 当庭宣读鉴定结论 鉴定人向法庭宣读鉴定的方法和经过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鉴定人发问。
7、法庭审判人员或者勘验人员当庭宣布勘验笔录,拍摄的照片或绘制的图表,应向当事人出示,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勘验人发问。
8、法庭调查结束前,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应当就法庭调查认定的事实和当事人争议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别寻问当事人、第三人、诉讼代理人是否还有意作最后陈述。
9、不能当庭认证的证据,可以休庭合议后再予以认定。
10、合议之后认为需要继续举证或者进行鉴定、勘验工作的,可以在下次开庭质证后认定;如果认为此次法庭调查,未能查清案件有关情况,法庭可以决定第二次开庭。
11、法庭决定再次开庭的,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对本次开庭情况进行小结,指出庭审已经确认的证据,并指明下次开庭调查的重点。如果认为案件事实已经查清,必要的证据已经齐备,即可宣布终结法庭调查,进入法庭辩论阶段。
(3)法庭辩论
双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进行辩论,审判长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征求各方最后意见。
(4)评议:
法庭辩论结束后,审判长宣布休庭,进入评议时进行评议,实行少数服从数的原则。
评议的情况应当如实制作笔录。评议笔录不准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查阅、复制评议毕,审判长宣布继续开庭,当庭公开宣布判决结果,10日内向当事人发送判决书;或定期宣判,在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要告知当事人的上诉权利、上诉期限、上诉法院。
小额诉讼程序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小额诉讼程序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二条 小额诉讼案件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如还有不清楚的或新情况,建议你直接本站,在线提问以便于了解沟通案件情况,智能匹配平台空闲律师为你作出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解答,尽量说明大致情况以免因信息不全、沟通不畅,解答有误。祝维权成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