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预留联系人会担责任吗?
在如今这个金融产品泛滥、网络借贷平台层出不穷的时代,很多人为了应急周转,选择通过网贷平台借款,而在填写借款信息时,不少平台都会要求借款人填写“紧急联系人”或“备用联系人”的信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借款人网贷逾期,这些预留的联系人会不会承担责任?
什么是“预留联系人”?
在网贷合同中,“预留联系人”通常指的是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提供的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的联系方式,比如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等,这个联系人一般不参与贷款合同的签署,也不作为担保人,平台要求填写这一信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借款人失联时,能够通过联系人找到借款人本人。
逾期后联系人会担责吗?
从法律层面来看,预留联系人并不等同于担保人或共同借款人,他们没有签署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款合同,也没有为这笔债务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如抵押、质押或信用担保),从法理上讲,他们不应对这笔债务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旦借款人出现逾期行为,网贷平台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联系预留联系人,试图施加心理压力,促使借款人尽快还款,这种方式虽然不违法,但却容易让联系人误以为自己需要承担责任,甚至因此产生家庭或人际关系上的矛盾。
什么情况下联系人可能会“被牵连”?
虽然法律上预留联系人不需要担责,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他们的生活仍可能受到影响:
- 频繁电话骚扰:网贷平台或催收公司可能会频繁拨打联系人电话,甚至在不恰当的时间进行骚扰,影响其正常生活。
- 名誉受损:如果联系人是借款人的亲属或朋友,他人可能会误以为他们也参与了借款,导致名誉受损。
- 被误认为担保人:在一些非正规网贷平台或民间借贷中,若联系人被误认为是担保人,可能会被强行要求承担还款责任。
虽然联系人不承担法律责任,但他们的生活仍可能受到现实层面的影响。
如何避免联系人被牵连?
为了避免预留联系人无辜受到骚扰,建议借款人做到以下几点:
- 选择正规网贷平台,避免进入高利贷或非法放贷陷阱。
- 如实填写联系人信息,并提前与联系人沟通,让他们了解可能接到的电话内容。
- 及时还款,避免逾期,这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 如有困难,主动与平台协商还款计划,而不是逃避责任。
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以下是与本文相关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五条规定:保证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明确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保证的方式、范围和期间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指出,非借款人本人签署担保协议的,不得认定其承担连带责任。
由此可见,只有在联系人明确签署了担保协议的情况下,才可能承担还款责任。
网贷逾期虽然是借款人个人的问题,但其影响往往波及到身边的联系人,尽管从法律角度来说,预留联系人不承担任何还款义务,但他们仍可能面临现实中的困扰和压力,在借款时,借款人不仅要理性评估自身还款能力,更要对预留联系人负责,避免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理性借贷、按时还款,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的表现。
关键词优化提示:本文围绕“网贷逾期预留联系人会担责任吗”展开深度解析,结合法律条文与现实案例,内容具有参考价值,适合用于SEO布局,建议搭配“网贷逾期处理”“网贷催收合法吗”等长尾关键词提升搜索排名。
网贷逾期预留联系人会担责任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