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被打电话骚扰亲人,真的合法吗?
最近几年,随着网络借贷平台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贷解决短期资金问题,一旦出现还款困难或逾期情况,一些借款人就开始遭遇“噩梦”——不仅自己接到催收电话,连家人、朋友甚至同事也频繁接到陌生来电,内容从软磨硬泡到威胁恐吓不等,那么问题来了:网贷逾期被打电话骚扰亲人,犯法吗?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为何要打给你的亲人?
很多借款人会疑惑:“我欠的钱我自己负责,他们为什么要骚扰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或者朋友?”这背后是一些网贷公司为了施压借款人尽快还款而采取的“心理战”,他们认为,如果你不怕被催收,但你的家人怕麻烦、怕丢脸,就可能反过来逼你还钱。
这种做法看似“有效”,但却严重侵犯了借款人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法律怎么说?这样的行为到底违不违法?
答案是肯定的:违法!而且已经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扰乱他人生活,甚至构成骚扰、侮辱、恐吓等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拍摄、窥视他人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不得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也就是说,未经你本人授权,网贷平台或第三方催收机构获取并使用你亲友的联系方式进行电话骚扰,本身就是对他人隐私权的侵害。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也有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催收人员在电话中使用辱骂、威胁、诽谤的语言,还可能触犯《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侮辱罪等相关条款。
面对骚扰电话,你可以怎么做?
- 保留证据:录音是最直接的证据,无论是电话录音还是短信、微信聊天记录,都应妥善保存。
- 明确拒绝:当你发现亲属被骚扰时,可以主动联系对方催收人员,表明这是非法行为,并要求其立即停止。
- 向监管部门投诉:可以拨打银保监会消费者投诉热线(12378)或互联网金融协会举报平台。
- 报警处理:若催收行为已严重影响到你和家人的日常生活,甚至出现人身威胁,应及时报警。
- 寻求法律援助: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律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建议参考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正遭受网贷催收骚扰,请记住以下几点:
- 不要慌张,冷静应对是关键;
- 不要回应威胁,避免情绪化对话;
- 不要私下还款承诺,一切沟通尽量通过书面或录音方式完成;
- 第一时间保留证据,为后续维权提供支撑;
- 勇敢说“不”,你有权利保护自己和亲人的生活不受打扰。
相关法条附录(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五款
多次发送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网贷逾期确实会带来经济压力,但这绝不能成为某些平台肆意侵犯他人权益的理由。无论你是否逾期,任何人、任何机构都没有权力通过骚扰你身边的亲人来施压你还款。
我们鼓励大家理性借贷、按时还款,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暴力催收”背后的法律风险与道德底线。法律不会容忍任何形式的骚扰与侵权,只要你勇敢拿起法律武器,就能捍卫自己和家人的安宁生活。
网贷逾期被打电话骚扰亲人,真的合法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