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会不会打通讯录?真相在这里!
在当今社会,网络贷款因其申请门槛低、放款速度快,成为不少人解决资金难题的首选,一旦逾期,很多人就开始担心一个问题:“网贷逾期会不会打通讯录?”我们就来深入聊聊这个让无数借款人寝食难安的话题。
网贷逾期为何会打通讯录?
很多人在申请网贷时,往往会被要求授权平台访问手机通讯录。这一步看似平常,实则暗藏玄机,很多平台在用户协议中已经埋下“伏笔”,一旦借款人逾期,就有权联系其通讯录中的亲友进行催收。
但这并不代表所有平台都会这么做,是否真的会打通讯录,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平台的催收策略:部分平台会先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催收,只有在多次联系不到借款人或借款人拒不还款的情况下,才会联系通讯录中的联系人。
逾期时间长短:逾期一两天可能不会立即打通讯录;但一旦超过7天、15天甚至一个月,催收力度就会加大,联系通讯录的可能性也会大幅上升。
平台是否合规:正规持牌的网贷平台在催收方式上相对规范,一般不会采取骚扰、恐吓等极端手段,而一些非正规平台或高利贷性质的小贷公司,则可能毫无底线,甚至群发短信、打电话骚扰借款人亲友。
为什么平台要联系通讯录?
平台联系通讯录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为了施加心理压力,促使借款人尽快还款,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试图借助亲友的影响力,让借款人“面子挂不住”,从而主动还钱。
平台也会利用通讯录信息来核实借款人身份、还款意愿,甚至用于后续的催收流程。有些平台甚至会记录你联系人中的“高频联系人”作为重点催收对象。
法律是否允许平台打通讯录?
从法律角度讲,未经用户明确授权而私自读取通讯录并联系他人,是违法行为,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借款人在签署协议时,并没有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就已经默认同意了平台获取通讯录的权限。
一旦签署了相关协议,平台在逾期后联系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就可能被视为“合法行为”,但前提是不能进行恶意骚扰、威胁、辱骂等违法催收行为。
如何应对网贷逾期?
如果你已经逾期,或者担心逾期后平台会联系你的亲友,建议你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冷静,不要逃避:面对催收电话,逃避不是办法,及时与平台沟通,说明自己的还款困难,争取协商还款计划。
避免签署过度授权协议:在申请贷款时,仔细阅读用户协议,尤其是关于隐私和通讯录权限的部分,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泄露。
收集证据,保护自己:如果遭遇恶意催收,比如被威胁、辱骂、骚扰亲友等,一定要保留通话录音、短信截图等证据,以备日后维权使用。
法律条文参考(真实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4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3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银办发〔2017〕146号)
明确要求各类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暴力催收,不得骚扰借款人及相关人员。
网贷逾期确实有可能打通讯录,但这不是所有平台都会做的“常规动作”,而是一个“催收手段”。关键在于你是否授权、平台是否合规、逾期时间有多久,我们建议大家在借款前擦亮双眼,选择正规平台,理性借贷,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你正在经历逾期或者已经被骚扰,不要慌张,及时沟通、合理协商、保留证据才是最有效的应对方式,法律始终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网贷逾期会不会打通讯录?真相在这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让更多人了解网贷背后的真相,如果你还有其他法律问题,也欢迎留言交流,我们下期再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