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带大女儿离婚20年怎么办

带着女儿走过20年的离婚岁月,如今女儿成家立业,却丝毫不顾念母亲的养育之恩,甚至对她冷嘲热讽。面对这样的局面,一位母亲该如何应对?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是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了。回首往昔,20年前的那场离婚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我带着年幼的女儿独自生活,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磨难。为了给女儿更好的生活,我拼命工作,省吃俭用,终于把她抚养成人。令我心寒的是,女儿成家后对我这个母亲却十分冷漠,甚至对我冷嘲热讽,让我倍感心寒。

半年前,我从老家来到女儿所在的城市,原本是想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可是,女儿却对我百般嫌弃,不仅不让我住在她家里,还让我自己去养老院。她的冷酷无情,让我心痛不已。我含辛茹苦地把她养大,没想到却落得如此下场。

我每天都生活在痛苦和绝望中,不知该怎么办。我曾找女儿谈心,试图挽回我们的母女情分,可是她却对我置若罔闻。我无法理解,我含辛茹苦抚养她长大,为什么她却对我如此无情?

我想知道,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该如何应对?我还能指望女儿的孝顺吗?还是说,我只能孤独终老?

【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不知道如何处理,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欢迎在本站免费咨询律师,我们为你提供专业、详细的法律建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204448.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媳妇和女儿不配合离婚怎么办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带大女儿离婚20年怎么办的相关文章

带大女儿离婚20年怎么办

女儿走过20的岁月,如今女儿成家立业,却丝毫不顾念母亲的养育之恩,甚至对她冷嘲热讽。面对这样的局面,一位母亲该如何应对?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是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了。回首往昔,20前的那场离婚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我幼的女儿独自生活,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磨难。为了给女儿更...

前夫带大女儿离婚怎么

一、前夫带大女儿离婚怎么判 从保证孩子心灵和身体全面发展健康的考量入手,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抚养权、抚养费用、探望权等各方面问题。 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将审慎考虑双方当事人的抚养能力与条件,以及对孩子最为有利的各种因素,作出公正而合乎情理的裁决。 尽管姻关系已经破裂,但是作为孩子的父母,法律...

拆迁时大女儿分户分到房子了现在大女儿还有房子分吗

一、拆迁时大女儿分户分到房子了现在大女儿还有房子分吗 1、家中动迁时,女儿无权享有房产份额,因子非夫妻共有财产之分割主体。 夫妻共有财产之所有权专属夫妇二人,属其法定权利;两人享有的权益相同,故子不拥有此项权利。 2、金额依据被拆迁房所在区域、用途及建筑面积等因素,参照房地产市场评估价予以...

离婚年带大女儿婚怎么办

离婚对于夫妻双方来说都是一场伤害,如果离婚后还有孩子,那单亲父母需要肩负起抚养孩子的责任。一些单亲父母会选择再,那离婚年带大女儿婚怎么办? 一、离婚年带大女儿婚怎么办离婚后,如果需要再,在法律上是没有障碍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建议在再之前考虑以下几点: 告知女儿:向...

离婚带大女儿找爸爸怎么办

姻破裂后,独自抚养孩子的单亲妈妈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找到孩子的父亲无疑是重中之重。以下指南将为您提供必要的建议,帮助您找到孩子的亲生父亲: 一、调查 1. 查看离婚文件:离婚协议书中通常包含有关父亲身份的信息,包括他的姓名、联系方式和地址(如果有)。 2. 联系前任丈夫:如果您知道前任...

法定结婚年龄规定是什意思(法定结婚年龄规定是什)

我国法定结婚年龄是:男子二十二岁可以结子二十二岁可以结。 但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允许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会有权根据当地民族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灵活的规定。因此,少数民族公民的法定结婚年龄必须根据当地的灵活规定确定。 《民法典》第1047条 结婚年龄男性不得早于22岁,性不得早...

男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岁-(男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岁左右)

要结,条件之一就是男双方必须达到法定结婚年龄。那,根据民法典最新规定,男子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岁呢? 我们先来看看民法典的最新规定。 《民法典》第1047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岁,不得早于二十二岁。” 从民法典上述规定来看,与姻法此前规定的男满二十二周岁、女年满二...

婚年龄法定是什意思(男婚年龄法定龄是多少)

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现行法律和民族自治区可以根据本民族的实际情况对法定结婚年龄作出灵活规定。 因此,如果您是少数民族公民,您的法定结婚年龄则按照您居住地民族自治区的灵活规定确定。这些灵活规定仅适用于少数民族,不适用于居住在该地区的汉族人。 《民法典》第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