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不还,真没事吗?法律依据你了解多少?
在这个“万物皆可贷”的时代,网络贷款已经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应急周转还是消费分期,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打开APP点几下——便捷是真便捷,但随之而来的风险和责任,你真的清楚了吗?
尤其是当还款日到来时,有人会想:“我不还,他们能拿我怎么样?”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请务必认真读完这篇文章。
网贷逾期不还,会有哪些法律后果?
网络贷款一旦逾期未还,就可能触犯相关法律规定,并不是简单地“赖账”而已,以下是几个主要的法律依据:
《民法典》合同编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七条规定,借款合同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逾期不还构成违约,出借人有权要求借款人承担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刑法》中的诈骗罪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如果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而恶意逃避,甚至伪造身份信息骗取贷款,那么这就不仅仅是民事纠纷的问题了。若被认定为诈骗行为,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最高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在法院判决后仍拒绝履行还款义务的,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面临刑事责任。
征信系统的影响
虽然这不是直接的法律责任,但同样具有强大的约束力。逾期记录将上传至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影响个人信用记录长达五年,这将直接影响你未来的贷款、信用卡申请、甚至求职就业。
催收手段的合法性边界
很多借款人担心平台暴力催收,确实,近年来因催收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少,但请注意,合法合规的催收行为并不违法。只有在出现威胁、恐吓、骚扰第三人等违法行为时,才能依法追究催收方的责任。
面对逾期,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与其逃避不如积极应对,如果你因为特殊情况导致暂时无力还款,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主动联系平台协商延期或分期还款;
- 保留沟通记录,防止平台单方面歪曲事实;
- 如已进入诉讼阶段,及时应诉,争取调解机会;
- 避免转移资产、恶意逃债,以免被认定为拒执犯罪。
相关法律条文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网贷不是免费午餐,更不是可以随意逃避的责任,无论你是出于无奈还是侥幸心理选择逾期不还,都要明白:每一次逃避,都可能在未来加倍偿还,法律不会因为你不懂而宽容,也不会因为你逃避而不追责。
从现在开始,请正视自己的债务问题,理性处理,依法应对。唯有诚实守信,才是行走社会最稳固的通行证。
网贷逾期不还,真没事吗?法律依据你了解多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