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法院发信息调解是真的吗?真相竟出乎意料!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时代,网贷已经成为很多人解决短期资金问题的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因为还款压力大、收入不稳定等原因导致了网贷逾期,当逾期时间一长,各种催收手段接踵而至,甚至有人收到所谓的“法院发来的短信通知”,说是要进行调解。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所谓的“法院发信息调解”到底是真是假?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法律风险和陷阱?
什么是“法院发信息调解”?
所谓“法院发信息调解”,是指借款人因网贷逾期被平台起诉后,法院介入并尝试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联系借款人,建议其主动与平台协商还款计划,以避免进入正式诉讼程序或执行阶段。
但现实中,很多打着“法院名义”的信息其实并非来自真正的司法机关,而是某些第三方催收公司、不良中介,甚至是诈骗团伙的套路。
“法院短信调解”有哪些常见骗局?
伪装成法院工作人员
- 看似正规:“你已被列入失信名单,请尽快联系0755-XXXXXXX处理。”
- 发件人可能是虚拟号码或境外号码,甚至冒用法院官网域名发送邮件或链接。
诱导点击钓鱼链接
借口让你填写银行卡、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实则是为了盗取账户信息。
威胁恐吓,制造恐慌情绪
“如不立即还款将上门抓捕”、“将影响子女入学”等说法,严重夸大后果,诱导当事人转账。
伪造立案通知书、调解书
利用模板文件制造虚假文书,让借款人误以为自己已经被法院传唤。
如何辨别真假“法院调解信息”?
看发送号码是否为官方号码
法院不会使用私人手机号码或虚拟号码发送正式通知。登录全国法院送达网或拨打当地法院电话核实
可访问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https://splcgk.court.gov.cn/)查询案件进展。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
警惕“马上处理免刑事责任”的说法
民事借贷纠纷一般不会直接涉及刑事犯罪,除非存在恶意逃债行为。
网贷逾期真的会被法院起诉吗?
答案是:有可能,如果你长时间未还款,且借款合同合法有效,平台有权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你还款及支付违约金。
一旦法院判决生效后你不履行义务,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影响出行、贷款、就业等多个方面。
但有一点要明确的是:法院不会一开始就强制执行,通常会先组织调解,给予还款机会。
遇到“法院调解信息”该怎么做?
保持冷静,不要被突如其来的信息吓到。及时查证来源,确认是否真有相关案件在法院受理中,如果确实涉及诉讼,建议:
- 主动联系债权人或法院,表达还款意愿;
- 协商分期还款计划,避免进一步法律追责;
-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防止日后产生争议。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经历网贷逾期,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 不要轻信任何自称“法院人员”的短信或电话;
- 第一时间登录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 如有真实案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协助处理;
- 积极与平台协商,争取达成还款协议;
- 切勿盲目还款给不明账户,谨防二次被骗。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约支付利息和违约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非法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小编总结】
网贷逾期法院发信息调解是真的吗?答案是:真有可能发生,但更多时候是骗子设下的陷阱,面对此类信息,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理性判断,不要被情绪左右,同时也要明白,逾期不是世界末日,积极应对、主动协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如果你正深陷网贷泥潭,不妨静下心来,整理债务情况,寻求专业帮助,一步步走出困境。法律保护每一个守法的人,也给予每个犯错者改过的机会。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网贷逾期法院发信息调解是真的吗?真相竟出乎意料!,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