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到底是什么意思?一文讲透它的真正含义!
你有没有在写论文、做报告、整理法律文书时,遇到过“提要”这个词?它听起来似乎和“差不多,但又好像有细微的区别。“提要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这个词汇的神秘面纱。
“提要”的基本定义
“提要”从字面上来看,“提”就是提取、提炼,“要”则是要点、重点,合在一起,“提要”指的是进行高度概括后提炼出的核心信息,它比“更偏向于抓取文章或文件的关键脉络,而不是对全文内容的全面复述。
在法律文书、政府公文、学术论文中,“提要”经常出现在正文之前,作为读者了解全文主旨的第一窗口。
提要与摘要的区别在哪?
很多人会混淆“提要”和“,其实两者虽相似,但应用场景和写作方式略有不同: 通常用于学术论文,是对全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内容的简明概述,强调完整性和逻辑性。
- 提要:多用于公文、司法文书、政策文件等正式场合,侧重突出核心观点、关键事实和主要依据,语言更为凝练。
举个例子,一份法院判决书的“案情提要”,就是要让阅读者迅速掌握案件的基本情况、争议焦点和判决理由,而不是把整个庭审过程都讲一遍。
提要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职场和法律实务中,一个好的提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节省时间成本:领导或相关部门通过提要就能快速判断是否需要深入阅读;
- 提升沟通效率:对外发送材料时,提要能帮助对方抓住重点;
- 体现专业素养:一份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提要,往往代表着作者良好的归纳能力和职业素养。
特别是在撰写法律意见书、合同审查报告、行政批复时,一个准确有力的提要常常是打动上级或客户的关键。
如何写出高质量的提要?
写好提要并不难,但要做到精准、有力、简洁,还是需要一些技巧:
✅先通读全文,理解整体结构和重点内容
✅明确目标读者是谁,据此决定提要的深度和侧重点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冗长和修饰语堆砌
✅突出关键词和核心问题,比如案件性质、争议焦点、处理意见等
记住一句话:“提要不是缩写,而是提炼。”
相关法律法规参考(附法条链接)
虽然“提要”不是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但在我国的行政规范和司法实践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以下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中有体现: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二章第八条规定: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并在文中写明请示事项及理由,以及有关依据,必要时可附上‘提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4条指出:
“人民法院制作裁判文书时,应附‘案情提要’,以方便查阅和归档管理。”
“提要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写作技巧、逻辑思维和专业表达等多个层面,无论是法律人、学生,还是企业员工,掌握好“提要”的写作能力,都是提升工作效率和沟通质量的重要法宝。
下一次你在写报告、发邮件、准备会议材料时,不妨多花点心思打磨一下那个小小的“提要”——因为它可能正是别人最先看到、也最在意的部分!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转发,让更多人看清“提要”的真正价值!
提要到底是什么意思?一文讲透它的真正含义!,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