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到底要承担什么责任?你真的了解吗?
在日常商业活动中,“法人”这个词频繁出现,但很多人对“法人”的具体含义及其需要承担的责任并不清楚,特别是当企业面临债务、合同纠纷甚至刑事责任时,很多老板和股东会疑惑:法人到底要承担什么责任?是不是只要注册了公司,就可以把所有风险都推给公司?
其实不然,虽然公司在法律上是独立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法人可以完全置身事外,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什么是法人?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法人≠法定代表人。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比如公司、合作社、基金会等。
而我们通常说的“法人”,其实是法定代表人,也就是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自然人,比如公司的董事长或执行董事。
法人(法定代表人)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虽然公司是独立的法律主体,一般情况下以公司资产对外承担责任,但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法定代表人也可能被追责:
- 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可能被要求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 在公司清算过程中未依法履行清算义务,导致债权人损失,法定代表人需承担赔偿责任;
- 法定代表人私自挪用公司资金或侵占公司财产,将依法承担返还及赔偿责任。
关键词提醒:如果你作为法人随意将公司资产用于个人用途,可能会被认定为“人格混同”,从而失去有限责任保护。
行政责任
如果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如偷税漏税、虚假宣传、非法集资等,除了公司会被处罚,法定代表人也可能被处以罚款、吊销执照、限制从业资格等行政处罚。
- 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被税务机关列为重大税收违法当事人;
- 被市场监督管理局列为经营异常名录等。
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法人今后的投资、出行、贷款等活动。
刑事责任
这是最严重的一种责任,如果公司在经营中涉嫌犯罪,如虚开发票、走私、诈骗、环境污染等,法定代表人有可能成为刑事追责的对象。
尤其是以下几种情况,极易引发刑事责任:
- 明知公司从事非法活动仍参与决策;
- 指使、授意员工实施违法行为;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逃避法律责任,操纵公司进行违法犯罪行为。
划重点:即使你只是挂名法人,但若知情不报、默许公司违法行为,也可能构成共犯!
挂名法人是否有责任?
现实中有很多“挂名法人”,即名义上的法定代表人,实际并不参与公司经营,这类人群往往认为自己没有实权就不用担责,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认识。
根据法律规定,只要你是登记在册的法定代表人,就要对公司的行为负责。哪怕你是被他人欺骗登记为法人,也必须主动采取措施解除身份或保留证据自保。
否则一旦公司出事,最先被追责的就是你这个“挂名人”。
如何规避法人的法律责任?
既然做法人有这么多潜在风险,那该如何合法合规地降低责任呢?
建议如下:
- 不要轻易担任法人,尤其是不清楚公司背景或不愿承担责任的情况;
- 签订内部协议,明确法人职责与权限,避免一人承担全部责任;
- 定期查看公司账目和运营状况,防止公司违规操作;
- 发现公司违法时及时举报或申请辞职,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 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制定风险防控机制。
相关法律条文参考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以下是几条与法人责任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七条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八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因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账册、重要文件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小编总结:做法人不是挂个名字那么简单
在这个创业门槛越来越低的时代,很多人都觉得做法人就是挂个名字、走个流程,但实际上,做法人就意味着你要对企业的一切行为负责。
无论是民事赔偿、行政处罚,还是刑事责任,只要你还是法人,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在决定是否做法人之前,请务必慎重考虑,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自我保护,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支持。
别让一个简单的身份,毁掉你的人生和未来。
法人到底要承担什么责任?你真的了解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