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强制措施是什么
在法律的世界里,刑事强制措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关系到公民的权利和司法的公正。那么,究竟什么是刑事强制措施呢?这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和关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这个神秘而关键的法律领域。
一、刑事强制措施
刑事强制措施,是指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院为了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
常见的刑事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拘传是强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取保候审则是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或者交纳,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监视居住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离开限定的区域,并对其活动予以监视和控制的一种强制措施。
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时剥夺某些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而逮捕则是最为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是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依法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并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必须遵循法定的条件和程序,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防止权力滥用。
二、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条件
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拘传适用于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且经过合法传唤无拒不到案的情况。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等情形。
对于监视居住,适用于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人;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更为适宜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等情况。
拘留适用于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等情形。
逮捕则要求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有危害、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三、刑事强制措施的程序要求
刑事强制措施的实施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比如,拘传应当出示拘传证,并由两人以上的执行人员执行。取保候审应当制作取保候审决定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监视居住应当制作监视居住决定书,并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
拘留应当出示拘留证,并且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对于逮捕,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并出示逮捕证。
在刑事强制措施的执行过程中,还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等合法权益。同时,对于不当的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申请变更或者解除。
通过以上对刑事强制措施的介绍,我们对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律是复杂而多变的,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免费问,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