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伤赔偿标准详解最新(河南工伤赔偿标准详解表)
今天给各位分享河南工伤赔偿标准详解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河南工伤赔偿标准详解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工伤赔偿标准2022新工伤赔偿标准河南省2、河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赔偿标准3、河南省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4、河南十级伤残赔偿标准20225、河南9级工伤赔偿标准一览表工伤赔偿标准2022新工伤赔偿标准河南省
1、法律主观:工伤十级伤残的赔偿标准如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医疗费: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2、评残后的护理费,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3、新工伤赔偿标准:医疗费。医治工伤所需费用契合工伤保险医治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效劳规范;住院膳食补助费。本单位因公出差膳食补助规范的70%;交通费、食宿费。
4、工伤赔偿计算新工伤赔偿标准法律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与《社会保险法》。
5、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6个月*4201元/月=25206元(详见2004年实施的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36条及北京市新工伤政策规定,该项赔偿由单位支付)。
河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赔偿标准
1、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待遇,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2、法律主观:工伤十级伤残的赔偿标准如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医疗费: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3、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6个月*4201元/月=25206元(详见2004年实施的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36条及北京市新工伤政策规定,该项赔偿由单位支付)。
4、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根据上述规定,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赔偿金额的计算没有全国通行的标准,须参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规定执行。
5、法律主观:九级工伤的赔偿标准: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9级伤残的,可以享有本人9个月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河南省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
河南省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高为20万元,由用人单位向受害职工发放。标准根据伤残程度等级、医疗费用以及职工基本工资等因素确定。
所以,如果您现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至少能得到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合计87237元。
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河南十级伤残赔偿标准2022
1、十级伤残赔偿标准分为两种:合同未到期,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个月的本人工资;劳动合同期满,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6个月本人工资以及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6个月本人工资。
2、年工伤十级伤残赔偿标准为80,000元至204,900元不等,具体赔偿金额根据受害人所在地区的物价水平和当地工资收入水平等因素确定。
3、法律主观:工伤伤残等级1-10赔偿标准:对方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在医院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同时还有误工费,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等。
4、法律主观:工伤10级伤残赔偿标准:十级伤残赔偿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医疗费用、伙食住院补助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交通费、食宿费、以及停工留薪等方面。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河南9级工伤赔偿标准一览表
1、工伤鉴定标准九级赔偿标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九级伤残为2个月的本人工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
2、九级伤残赔偿标准如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九级伤残补助金为本人工资*9个月。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3、法律主观:九级工伤的赔偿标准: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9级伤残的,可以享有本人9个月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4、法律分析:河南省九级工伤赔偿标准包括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X9个月;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九级伤残为八个月的本人工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九级伤残为十六个月的本人工资;其他费用根据实际确定。
河南工伤赔偿标准详解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河南工伤赔偿标准详解表、河南工伤赔偿标准详解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