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调解方法步,矛盾纠纷调解方法步骤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矛盾纠纷调解方法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矛盾纠纷调解方法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矛盾纠纷调解五步法?
- 矛盾纠纷化解调解规范?
- 如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矛盾纠纷调解五步法?
孩子的利益出发提醒父母双方,一切为孩子的利益着想,并不过多纠缠于父母的感情矛盾,而是抓住双方对孩子相同的关心与情感倾注,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第五步是促谅情,侧近化解。调解时,李素霞不仅注重以道理说服当事人、用情感打动当事人,还能够灵活使用技巧。时而将双方分开,一会劝解原告,一会开导被告;时而将双方合在一起,让双方“面对面”地共同排解纠纷。善用技巧,一方面促进了当事人互相谅解、互相让步,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调解效率。李素霞平均每天调解成功4到5件纠纷,最多的一天调解成功8件。
第一步:预防摸排。工作超前介入,使预防工作走在矛盾激化前。
第二步:稳控调查。对矛盾纠纷进行梳理、稳控、深入调查,为后期调解工作提供事实依据。
第三部:分析研判。针对调查掌握的事实和矛盾纠纷的类型,分析研判,制定合理的调解方案。
第四步:联动调解。充分运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多方联调功能,组织专兼职调解员、律师、法律顾问等多方参与,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充分发挥综合优势,最终做到案结事了。
第五步:总结反馈。坚持化解与总结并重。及时总结调解经验,分析案件背后的普遍性问题,以案释法,明法析理,警示教育,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提高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矛盾纠纷调解的五步法包括:
1.明确问题,了解策略。
2.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3.倾听对方的看法和意见。
4.共同商议解决方案并达成共识。
5.落实协议达成的内容并监督执行。通过以上五步,可以有效地解决矛盾纠纷,增加和谐。调解的专业性不仅要求调解员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谈判能力和沟通技巧。
矛盾纠纷化解调解规范?
人民调解员要充分把握调解局势,每一起纠纷能否顺利的化解,都离不开三个因素,即利益的平衡、怨气的发泄、人格的维护,在调解过程中,具备一定的调解技巧和综合能力是保证调解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工作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规范:
一是准确把握当事人的心理。各方当事人在纠纷产生后,对利益、发泄、面子这三因素上是一个什么心态,抱有多大的期待值,对调解人员又有何心态,这些都要求人民调解员在介入后要迅速准确把握当事人的这些心理状况。这些情况不清就可能导致说话和采取的措施过轻或过重。
二是准确的语言表达。在调解过程中,语言要简炼、准确,切不可词不达意,否则会使当事人误判形势。
三是吸取中华人文文化的精髓。纠纷中的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在价值追求、道德观念、维权方式等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对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劝解。
四是学会借鸡生蛋。司法助理员作为基层专职人民调解员,职能任务很多,但真正做起来是每项工作都不好做,其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去推动工作,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办法是“借鸡生蛋”:派出所和司法两所联动就属如其中一样,此外,司法还要加强与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的协调。
如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矛盾纠纷很多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突发性,纠纷双方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往往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只要能够及时调解,矛盾很容易化解,但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处,就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纠纷升级,小纠纷演变成严重的刑事案件,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
人民调解的力量来自基层,来自群众,对民间纠纷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进行调解,及时达成调解协议,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由于调解及时,方法灵活多样,所以调解成功率比较高,具有及时性。而且靠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来解决纠纷,需要走诉讼渠道必须履行法律程序,需要较长时间,还涉及到当事人的精力、财力,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同时,也不是所有的矛盾纠纷都适合 “打官司”,“打官司”并不是解决纠纷的最佳方式,它往往是当事人在无其他解决方式可寻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人民调解不仅能降低了诉讼成本,还节约了司法资源,具有便捷性。因为基层群众的法律知识、法律水平有限,对法院依法作出的判决并不是都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因此往往会影响判决的执行效果。
多数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的纠纷,当事人并不是心服口服,诉讼反而会使当事人双方隔阂加深,容易引发新的矛盾。人民调解具有疏导化怨作用。因此,人民调解在正对矛盾纠纷化解上,具有针对性的优势,发挥好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功能,能有效化解矛盾,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矛盾纠纷调解方法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矛盾纠纷调解方法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