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过后还会诈骗吗
一、诈骗过后还会诈骗吗
仅从普遍情况而言,不能绝对判定诈骗者在一次诈骗后是否还会再次实施诈骗。
一方面,存在再次诈骗的可能性。部分诈骗者缺乏道德和法律敬畏,将诈骗视为获取利益的“捷径”。一次诈骗成功后,未受到深刻的改造,尝到甜头且自认为有一定“经验”,会为追求更多非法利益而故技重施,继续寻找新的目标实施诈骗。而且,有些诈骗者可能已经形成了诈骗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难以轻易改变,会不断在不同场景下尝试实施诈骗行为。
另一方面,也有不再诈骗的情况。部分诈骗者在实施诈骗后,因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在服刑改造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内心产生悔悟,决定洗心革面,不再触碰违法犯罪的红线。同时,一些人在经历诈骗事件后,受到家庭、社会等积极因素影响,重新树立正确价值观,回归正常生活,远离诈骗行为。
二、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一般情形下,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不过,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差异,具体的立案数额标准会有所不同,各省级高级人民、人民检察院可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规定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此外,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救济、医疗款物的;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三、中银万国证券诈骗吗
不能简单判定中银万国证券存在诈骗行为。证券行业受到严格监管,正规的证券包括中银万国证券,都需在框架内开展业务。
若怀疑中银万国证券有诈骗情形,需具体分析相关行为。一方面,要明确是否存在以该证券公司名义进行非法活动的个人或组织,可能存在不法分子冒用其名号实施诈骗。另一方面,查看所谓“诈骗行为”是否符合法定的诈骗构成要件,如是否存在故意隐瞒真相、虚构事实,骗取当事人财物等情况。
如果有证据表明中银万国证券工作人员或该机构本身存在诈骗行为,可收集相关证据,如交易记录、通信记录、书面材料等,向证券监管部门如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举报,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由专业机关依法调查核实并作出认定。
以上是关于诈骗过后还会诈骗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法行时刻https://www.lawjida.cn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