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属于欺诈骗保行为
一、哪些行为属于欺诈骗保行为
欺诈骗保行为形式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
一是医疗服务机构方面。虚构医药服务,如编造虚假病历、虚构诊疗项目,实际未进行相应治疗却申报医保费用;串换药品、诊疗项目,将医保目录外项目串换成目录内以获取医保支付;分解住院,通过将一次住院分解成多次,以多获取医保报销金额。
二是参保人员层面。冒用他人身份就医,使用他人医保卡获取医疗服务及报销;伪造、变造医疗票据、病历等报销凭证,以此骗取医保基金;将本人医保卡转借他人使用,造成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
三是其他主体。有些机构或个人通过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协助他人骗取医保资格或报销费用。
四是药店违规。药店将保健品、日用品等非医保药品或物品串换成医保药品进行刷卡销售,套取医保资金。欺诈骗保严重损害医保基金安全,破坏医保制度公平性,依法应受到严厉惩处。
二、共同诈骗的界定标准
共同诈骗的界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
从主观方面看,各行为人必须具有共同诈骗的故意。即他们都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彼此之间存在意思联络,对共同实施诈骗行为达成一致的犯意。
客观行为上,各行为人需有共同实施诈骗的行为。包括共同策划、分工协作,有的负责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有的负责诱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有的负责获取财物等。这些行为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诈骗行为链条。
从犯罪所得分配看,无论各行为人实际分得财物的多少,只要参与了共同诈骗行为,都应对整个诈骗犯罪的数额承担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共同诈骗,需结合案件具体情况,从行为人的行为表现、主观故意、彼此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认定。
三、保险诈骗9万判多久
保险诈骗9万,属于数额巨大。根据《》规定,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在司法实践中,具体量刑会综合多方面因素判定。比如是否存在、立功、坦白等从轻处罚情节,是否积极退赃退赔,挽回被害单位损失,以及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悔罪表现等。若存在自首情节,依法可从轻或减轻处罚;积极退赃退赔,取得被害单位谅解,在量刑时也会作为从轻情节予以考虑。反之,若犯罪嫌疑人抗拒侦查、拒不认罪,可能会在相应量刑幅度内从重处罚。最终量刑由依据案件具体情况,按照法律规定作出公正裁决。
以上是关于哪些行为属于欺诈骗保行为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公平法务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法行时刻https://www.lawjida.cn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