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做诈骗的钱算诈骗吗
一、骗做诈骗的钱算诈骗吗
骗诈骗分子的钱同样可能构成诈骗。诈骗罪的构成核心在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从法律层面,财物的来源不影响。即使被骗对象是诈骗分子,只要实施了欺骗行为使对方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且数额达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就可能构成诈骗罪。因为法律保护的是财物的所有权和正常的财产秩序,并非仅关注财物所有者的身份。
不过,在司法实践中,骗诈骗分子钱财这一情节在量刑时可能会被考虑。法官会综合全案情况,包括行为人的主观动机、具体行为方式、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如果骗钱行为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积极意义,可能在量刑上相对从轻处罚,但这并不改变行为本身可能构成诈骗罪的性质。所以,即便面对诈骗分子,也应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而不能以违法手段获取财物。
二、培训机构怎样算诈骗吗
判断培训机构是否构成诈骗,需考量以下方面:
第一,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若培训机构故意编造不存在的培训师资、课程效果、就业保障等情况,或隐瞒关键信息,像授课教师无相关资质却不告知,就可能涉及诈骗。
第二,非法占有目的。若培训机构收取费用后,不提供相应培训服务,或携款潜逃,可认定有非法占有意图。
第三,学员陷入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学员因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产生错误认识,进而交付培训费用,符合此条件。
例如,某培训机构宣传有知名专家授课,学员缴费后发现授课老师并非宣传的专家,且机构拒绝退费,这就符合上述特征,可能构成诈骗。
一般而言,培训机构偶尔出现教学质量问题、宣传用语夸张但未造成实质财产损失,通常不构成诈骗。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才会被认定诈骗。受害者可收集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或通过维权。
三、被人利用诈骗要判刑吗
被人利用诈骗是否判刑需视具体情况判断。
若行为人完全被蒙骗,对诈骗行为毫不知情且无犯罪故意,即便参与了诈骗相关活动,通常不构成犯罪,不会被判刑。例如,受他人欺骗,以为是正常业务活动而协助传递文件,主观上无诈骗故意,不承担刑事责任。
若行为人虽起初被利用,但后来知晓是诈骗行为,却仍继续参与,就可能构成诈骗罪。根据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
司法实践中,会综合考量行为人在犯罪中的作用、参与程度、主观认知等因素。被胁迫参与犯罪的,应当按照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所以,被人利用诈骗不一定会判刑,关键在于主观是否明知及是否有犯罪故意。
以上是关于骗做诈骗的钱算诈骗吗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法行时刻https://www.lawjida.cn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