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中诈骗罪的金额如何认定
一、共同犯罪中诈骗罪的金额如何认定
在共同犯罪中,诈骗罪金额的认定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以共同犯罪的整体诈骗金额为基础。各共同犯罪人应对共同实施诈骗行为所获取的全部财物数额负责,而非仅对个人实际分得的部分负责。这是因为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行为,各行为人相互配合、协作,共同追求犯罪结果的发生,所以应将整体犯罪成果作为考量。
其次,区分主从犯对金额认定的影响。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策划、指挥或积极实施诈骗行为,通常对全部诈骗金额承担主要责任。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虽同样对整体诈骗金额负责,但在量刑时,会依据其作用大小,相较于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最后,若存在部分共犯对超出其故意范围的诈骗金额,该部分金额不应归责于该共犯。需具体判断各共犯的主观故意内容与实际实施行为,准确认定其应承担责任的诈骗金额范围。总之,共同犯罪中诈骗罪金额认定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确保罪责刑相适应。
二、诈骗案怎么认定为共犯
诈骗案中认定共犯需从以下几方面考量:
首先,主观上具有共同故意。各行为人必须对实施诈骗行为存在明知,并且积极追求或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即不仅知道自己在参与诈骗,还清楚其他人也在共同实施该犯罪行为,彼此具有意思联络。例如,甲、乙商议共同实施诈骗,甲负责收集被害人信息,乙负责实施诈骗行为,二者存在共同诈骗的故意。
其次,客观上有共同行为。各共犯人参与了诈骗犯罪的不同环节,相互配合、协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能包括事前共谋策划、事中分工实施诈骗手段,如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及事后分赃等行为。哪怕行为方式和参与程度有别,但都对诈骗结果的发生起到推动作用。
再者,共犯与诈骗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共犯的行为是导致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若虽参与部分行为,但与最终诈骗结果无直接关联,则难以认定为共犯。
只要同时满足主观共同故意和客观共同行为,且与诈骗结果有因果联系,通常会被认定为诈骗案共犯。
三、的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
罪立案标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合同诈骗罪量刑标准:
1.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
“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认定标准,不同地区可能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所差异。司法实践中,需综合考虑的犯罪手段、造成的后果、退赃退赔等情节进行准确量刑。
以上是关于共同犯罪中诈骗罪的金额如何认定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法行时刻https://www.lawjida.cn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